血脂管理
一、優(yōu)化血脂報告對血脂管理的意義
提升風險評估的準確性:傳統(tǒng)的血脂報告往往只能簡單地顯示各項指標是否在正常范圍內(nèi),而無法全面反映患者的個體心血管風險。優(yōu)化的血脂報告則能夠根據(jù)患者的具體情況,結(jié)合其他危險因素(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吸煙史等),進行更精準的心血管風險評估,有助于早期識別高風險個體。
指導個性化治療方案的制定:基于優(yōu)化后血脂報告的風險評估結(jié)果,醫(yī)生可以為患者制定更加個性化的血脂管理方案。例如,對于極高?;颊?,可能需要更加積極地控制血脂水平,采用更強的降脂藥物組合;而對于低危患者,則可能采取相對保守的治療策略。
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:優(yōu)化的血脂報告不僅為醫(yī)生提供了重要的診療參考,還能讓患者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血脂狀況和管理目標。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識,促進患者積極參與血脂管理,改善治療效果。
推動血脂管理的精細化發(fā)展:隨著優(yōu)化血脂報告的普及和應用,血脂管理將更加注重患者的個體差異和具體情況。這將有助于推動血脂管理的精細化發(fā)展,提高血脂管理的整體水平和效果。
二、血脂項目檢測及應用
新指南增加了ApoA1、ApoB、Lp(a)作為血脂常規(guī)檢測項目,來幫助評估ASCVD風險及判斷相關(guān)疾病嚴重程度。
2023版指南檢查項目: 臨床血脂檢測的常規(guī)項目包括TC、TG、LDL-C和HDL-C ApoA1、ApoB、Lp(a)等已被越來越多臨床實驗室作為血脂檢測項目。有條件單位可進行 sdLDL-C、脂蛋白顆粒或亞組分等檢測,非HDL-C通過計算獲得,是降脂治療的次要干預靶點。
三、特定人群的血脂管理
特殊人群血脂管理要點:
(1)具有某些共存疾?。喝绺哐獕骸⑻悄虿?、慢性腎病、腦卒中;
(2)特殊生理狀態(tài):如妊娠;
(3)兒童:兒童及青少年;
(4)高齡老年人:75歲及以上老人;
(5)特殊血脂代謝異常: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。
其血脂代謝狀態(tài)及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,所以需要采取更為個體化的血脂管理策略。
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,在進行人群ASCVD風險評估時,應重視患者有無高血壓。
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癥,對冠心病患者危險因素的控制應延伸到糖尿病患者。新指南對于糖尿病患者推薦采用LDL-C和非HDL-C同時作為降脂目標。對于ASCVD風險為中、低危的糖尿病患者,均應將LDL-C控制在2.6 mmol/L以下。
CK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較高,而血脂異常會進一步加劇此類風險,新指南對CKD患者的血脂管理明確了治療建議。
作為可控的腦卒中再發(fā)危險因素,腦卒中患者的血脂異常在中國很常見,新指南提出針對腦卒中患者的降脂策略,擬進一步強化降脂藥物的使用,提高患者發(fā)病后LDL-C的達標率。
相比2016版指南,新指南將對于高齡老年人(≥80歲)的指導意見更新為75歲及以上老年人。
我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發(fā)生率呈上升趨勢,但兒童及青少年血脂異常缺乏統(tǒng)一標準,根據(jù)美國兒童血脂異常標準,新指南提出了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血脂篩查及血脂異常定義標準。